作者:贺云翱(南京大学前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南京大学文明与天然遗产研讨所所长)
文明来源是世界考古学中心学术使命之一。我国考古学界、前史学界及相关学术界为中华文明的来源、诞生、开展的研讨做了百年探究,奉献极大。
世界考古学视界下的“文明”诞生于何时呢?顶多是5000多年前,“文明”才在地球上部分地域呈现,如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我国的黄河与长江流域等。为此咱们把几个世界原生文明称为古苏美尔—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我国文明。
20世纪90年代之前,依据两河流域国家文明和古埃及国家文明呈现的特征,世界学术界干流观念以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诞生的规范,称之为“文明三要素”。跟着考古学研讨的深化,人们发现,假如以这样的规范,我国到了距今3400年-3100年间的商代殷墟“甲骨文”呈现时才干称之为“文明”。有学者指出: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运用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章上的图画也未被认可为文字。由此可见,文明诞生“三要素”并非普适肯定规范。为此,业界对“文明”诞生的判别规范发生了质疑,这才会呈现考古学视界下“文明多样性”问题的评论。
广义的“文明”与“文明”同义,指人类在前史上发明的物质文明、准则文明与精力文明的总和,又特指人类的精力文明。但本文评论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文明”,是指人类在数百万年开展中终究构成并接连至今的一种高档社会形状和效果。依据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归纳”的观念,它以国家形状呈现并以构成国家形状的各种文明要素为中心内在。咱们结合我国当代“五位一体”的文明形状及考虑到中华文明的接连开展特征,也将古代的中华文明要素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力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环境生态等不同方面。对支撑一种国家文明的要素体系而言,它们缺一不可。
为什么要将国家的呈现视为人类文明的中心内在,首要由于它是人类数百万年开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国家诞生前的数百万年,人类社会是彻底依托血缘关系而存在和运转;国家诞生后的5000多年来,人类社会首要是依靠国家政治管理而存在和运转,政治性是文明的中心要素。为此咱们咱们都以为,国家既是阶层操控的东西,一起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档管理方法。
文明的诞生经历过绵长的进程,中华文明是独立来源的内生性文明,依上所言,中华文明来源的考古学探究,首先是中华文明各要素的来源探究。
一是物质文明要素来源,人类第一代原生文明一般称之为“农业文明”,这是由于农业经济及树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多种手工业经济是支撑国家文明生计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证。为此,中华文明中的物质文明要素来源能够追溯到约1万年前左右,包含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和黄河流域的旱作农业。
二是政治文明要素来源,触及到一夫一妻制家庭呈现、父权制和私有制的呈现、贫富分解、阶层和阶层的发生、公共权利与权势者的呈现等。现在一般以为这一些要素大约呈现在距今6000年-5300年间,如崧泽文明时期、仰韶文明中期、红山文明晚期、大汶口文明早中期等。
三是精力文明要素来源,包含艺术、文字、礼仪思想、宗教思想、科学思想等。距今9000年-10000年间的上山文明、8000多年前的彭头山文明、高庙文明、贾湖文明、跨湖桥文明等,都呈现了造型艺术、音乐、绘画、雕塑、刻划符号甚至文字萌发,以及聚落与修建规划等;7000年前左右,在精力文明方面已经有了更多丰厚成果;6000年前左右,“以玉为礼”“祭坛”等礼制符号体系不断丰厚,敬天、法祖、崇龙的思想特征大体成型,红山文明、崧泽文明、凌家滩文明、仰韶文明等是这方面的代表。
四是社会文明要素方面,10000年前左右呈现较老练的村庄社会,6000多年前呈现城市社会与村庄社会的别离、权利性修建空间、男性社会与女人社会的不平等、少量暴力致死现象、权利符号体系及各种社会杂乱化现象。
五是在人地关系要素方面,从9000年前左右开端,人们对出产、日子土地的挑选逐步精准化,不断开发各种天然资源,包含土地资源、木材资源、玉石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在饮食、穿着、寓居、交通等方面,体现出不同族群在不同天然地域于文明方面的发明性和彼此之间的互动性。
以上不同文明要素从一万年前左右开端,经过5000年左右的继续开展和累积提高,逐步会聚成文明的澎湃力气,在5000多年前,总算打破百万年原始血缘社会的惯性和限制,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等不一样的区域树立了开端的地域性初期国家文明,如良渚文明、石家河文明、大汶口文明、陶寺文明、石峁文明等地域性文明。
2002年春开端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大效果,就是以考古材料实证了“中华文明诞生五千多年”这一前史性定论。
中华文明的一些首要的要素早在一万多年前已然显现,到5500年前左右,已经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力文明、社会文明各要素及人地关系方面开展到较高水准,农业和手工业开展,财富堆集,社会分工日渐杂乱,人口数量与聚落继续不断的添加;城市数量日渐增多并呈现区域中心城市,都、邑、聚的城乡聚落分层结构构成;少量人占有很多财富并构成权势阶层;包含礼制在内的精力文明不断丰厚,呈现跨族群跨文明的社会活动。到5300年至5000年前左右,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平原南部,总算呈现了第一个国家文明——良渚文明。这个地域性国家文明具有三层城垣盘绕的国都、建设在人工高台上的王宫、最早的“太仓”、玉礼体系、制玉制石制陶制漆等国家官营手工业经济体系、观象授时体系、兴旺的水利体系和农田耕耘体系、祭坛式王陵、“国民”精力符号体系甚至前期文字等。其操控区域可能是整个太湖平原区域甚至宁绍平原一带。良渚国家文明接连了大约1000年。
就在良渚文明诞生后不久,长江中游也呈现了屈家岭文明,黄河中游呈现了陶寺文明、石峁文明、河南龙山文明,淮河流域和济水流域呈现了大汶口文明、山东龙山文明等地域性文明。这些中华大地上呈现的初期国家文明既是各个地域文明接连万年开展的成果,也是彼此间在物质、政治、精力、社会等各种文明要素不断沟通提高中发明而成。
初生的中华文明保存着血缘与地缘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家国一体”“法祖尊贤”的开端形状,经过地理观测和农时时节的有机结合发明了“天人合一”“敬天礼神”的思想形式,经过族群内部分工和协调奠定了“仁政德治”“民惟邦本”的政治思想,经过跨族群跨文明互动与沟通生成了“协和万邦”、多样共生的文明间平和往来的理念;在经济方面,构成了由国家操控的农业、高技术和官营手工业,即开端的“公田”“工商食官”体系及公共水利工程形状等。咱们不否定中华前期文明年代存在暴力、战役、阶层抵触,但从总体上看,良渚文明、屈家岭—石家河文明等的衰亡并不是战役的成果。
在距今4400年前后,我国大多数区域性文明进入衰亡期,而华夏夏文明却从龙山文明年代进入到归于自己独尊的年代,从蚌埠禹会村、登封王城岗,到新密新砦,再到偃师二里头,一个触及淮河流域并安身黄河中游伊洛河流域——即后来称为“全国之中”的当地,树立了我国开端的广域性“王国”,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年代,它敞开了我国甚至东亚文明的“青铜年代”。考古学家发现的二里头遗址以及二里头文明就是这一文明的详细实证。
从二里头夏都王宫,到偃师商城王宫、安阳洹北商城王宫,其功用布局一脉相承,即左祖庙、右王宫的结构,突出表现了华夏文明“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在此过程中,华夏文明的另一重大效果——老练的甲骨文体系亦即后来的汉字体系也在华夏诞生。尔后,承继夏商文明的西周文明把中华文明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开展阶段——以“封邦建国”和“礼仪文明”为特征的一致国家阶段,这也为日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一致国家树立拓荒了先河。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