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免费小九直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篇

信息来源:nba免费小九直播 发布时间:2024-03-03 06:50:21


  党的十八大报告说明:“文化软实力明显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可见,文明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刻理解“文明”的内涵,将其内化为每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应有的状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在人类发展史上,文明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对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体对文明的追求,能提高个人素养,优化社会秩序,推动国家发展。概括地讲,人类社会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在东西方文化中,“文明”一词在词源学上的含义,都与社会个体在文化和道德品行上的素质紧密相关。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指罗马的城市公民身份,含有比非城市人生活状态优越的意思,后引申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

  汉语的“文明”一词,最早出自《周易》。《乾》卦:“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有“光明”之意。在其他典籍中,文明一词更多意指人的教养和开化。《尚书·舜典》称赞舜:“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唐人孔颖达注解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意涵王者修德、民风淳朴。《礼记》说:“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这里的文明,是个人内在德行和文化素养外显的结果,不仅个人神采奕奕,而且能让他人如沐春风。正是在文明的教化之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物质文明昌盛,而且博得礼仪之邦的美誉。

  文明不仅是社会个体文化素养的表征,还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文明是对国家发展状态的一种总体描述,文明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的产生,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连:“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促进文明形态的发展变化:“通过私有财产及其富有和贫困——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富有和贫困——的运动,正在生成的社会发现这种形成所需的全部材料”。[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明成为国家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当代国际竞争中,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文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毋庸置疑的是,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而言,我们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的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52页。]

  建设文明国家,是中国始终不变的价值诉求。在革命战争年代,建设文明国家就是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标之一。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一再强调,不仅要建设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相互支撑,不可偏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73-474页。]

  在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党将社会主义文明上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习指出,中国人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弘扬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人们关于文明一词的定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简单地讲,人们对文明一词的理解大致可归结为广义、狭义两个层次。广义上的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文明则主要是指精神文明,特指思想上的进步以及文化上的先进。

  文明既是一个客观描述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状况的描述性概念,也是一个评价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状况是不是合理的价值概念。当文明作为一个客观的描述性概念时,它与文化有相通之处。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文化即人化”,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及其产物都可以叫做文化。文化的累积,则构成文明。这里的文明相当于我们前面分析的广义上的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横向展开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大构成系统。这五个系统,是对社会文明完整形态的把握,它们各自从自己特定的方面描述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

  当文明作为一个价值概念时,它相当于我们前面分析的狭义上的文明,即指与思想上的保守和文化上的落后相对应的思想上的进步以及文化上的先进。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作为一种历史的社会存在物,其主体评价尺度复杂多样。其中,只有那些有符合历史发展的新趋势,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自由解放的价值尺度才是合理、先进的。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大家可以社会形态为据,纵向划分出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文明形态。这些文明形态存在层次上的递进更替关系,历史地看,后者是比前者更高一级的文明形态,它们依次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各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跟着社会生产力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人类文明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文明之所以比以往的社会文明更先进,首先就在于它是建立在公有制和人民当家作主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之上的。在社会主义文明产生之前,其他几种文明类型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少数人对多数人进行阶级统治基础之上的“文明”。这些文明有名无实,恩格斯甚至将这些所谓的文明时代称为人类的史前时期。恩格斯指出,只有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人们之间的“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的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只有从这时起,才揭开了真正人的历史的序幕,“人们才完全自觉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8-759页。]由此,人类文明才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文明才开辟了“真正的人”的文明的广阔发展前景。

  此外,社会主义文明以最广大劳动人民为服务对象,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文明产生前的诸种文明中,创造社会文明的广大劳动者不仅不能充分享受文明的成果,反而慢慢的被“工具化”,人最终成了“单面人”。社会主义文明则不然,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在从社会主义到的发展链条中,社会主义文明将为未来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级阶段准备条件、提供基础。与此同时,只有在社会主义文明中,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才第一次真正成为服务对象。列宁精确指出,社会主义文明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页。]在谈到社会主义文艺的服务对象时也提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的舞台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 《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社会主义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种新型的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既要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还要把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文明与时代进步同行、与实践发展同步。

  1.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把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有机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文明之所以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就在于它继承了先前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在全新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国家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首先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论”、“全盘西化论”等论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的形式。” 对于“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全部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加以继承。当然,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不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相反,我们要以开放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的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社会主义新文化不是“自闭于幽谷”的旧文化,它是广泛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开放的、创新的民族新文化。[ 《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7页。]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物质生产是一切历史发展的门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并与之相适应。也就是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必须融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宏大系统,这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此,深刻指出,“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首先是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我们要建立的这种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它也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 《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4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社会主义文明之所以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就在于它以最广大劳动人民为服务对象,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当然,每个社会个体的内外部条件不一样,人们的文明观念和价值尺度也会有所不同。这其中,有的是多样性的合理差异,我们要加以尊重;也有的属于素养差别和境界区分,对此我们要坚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此外,要用社会主义文明观指导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用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文明观的精神文化产品去影响、塑造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春风化雨的引导作用。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