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问我:“张老师,你说现在孩子报考什么专业比较好?”前面我也说过,没有最好的专业,专业好坏的评价标准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我做了十几年大学教育,见过无数大学生,根据我的经验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我挑选出了三大类我个人很看好的产业,我将在后面给大家一一介绍。
在我前面说报考城市选择的时候,提出过一个选择标准,就是一定要看这个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如我所述,中国如果想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加大第三产业比重是肯定的,所以未来第三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十分值得期待,相关的专业发展也是十分可观的。我下面将对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做一一介绍。
前两年,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将律师这样一个职业描绘得好到让很多人想报考,剧中的律师收入高,从业的都是“高富帅”“白富美”。然而律师行业真的是电视剧当中演的那个样子吗?大部分的从业律师给出的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国家每一年都会有一个十大就业率比较低的专业的统计,不管这个榜单怎么变,法律专业一直在里面。你很有可能会想:“这不对啊,美国律师都是可以当总统的,怎么到了中国法学专业就业率这么低啊?”这个首先你要区别国内的法学教育和国外的法学教育。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法律是没有本科的,他们是一定要先修完一个专业,再去修法律的硕士学位,叫作法律硕士。而国内是有法学本科的,修完本科学位要四年。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么长。
因为法律是一个工具,是为不同状况服务的,可能是工程,可能是经济,可能是会计,可能是社会问题,所以我国的法律本科教育是在通识课程完成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本科学历教育。如果你选择继续深造的话,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叫作法学硕士,这个是有规定只准法律类考的;
另外一个方向与国外类似,叫作法律硕士,也就是说不要认为本科不学法律当不了律师。而中国对于律师的从业,是有要求的,不是说学法律的就可以当律师进入公检法机关的,必须考一个律师从业资格证,也就是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以难度大、通过率低著称,所以司法考试又有个别称,叫作“中国第一考”。因为从业资格证难以获得,造成了法律类的另外一个就业现象——就业对口率不高,也就是说学了法律并不从事法律相关工作。
根据最新的法规数据库显示,中国共有法律1109部,行业法规5497条,部门规章93092条,司法解释3970条,团体规定、行业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及其他5879条。这么多条你要背下来吗?当然不!
关键你也背不下来。主要归纳为这么几类:民商法系包含《财产法》《人身法》(比如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婚姻权、继承权等)、《企业法》《保险法》《破产法》《证券法》等;
国际法系包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海商法》等;经济法系(在中国,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类研究生阶段专业,区别于《民商法》)包含《刑法》《诉讼法》(规定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总称)、《宪法》(国家的根本,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法律类专业未来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从事律师职业主要是帮老百姓打官司,比如离婚、土地纠纷等,这一类的,我觉得收入中等。二、从事企业并购、公司上市等有关规定法律咨询业务和法律帮助业务这些人主要工作单位是企业的司法部门以及比较大的律师事务所,这些人做一个案子几百万很正常,一旦涉及企业和企业间的案件一般不是所谓的刑事案件,但是,案件本身所针对的都是企业间巨额经济利益,所以收入十分可观。
进入国家公检法有关部门,比如法院、检察院、监狱管理局等部门招收法律类的院校特别多,这里先给大家灌输一个概念,就是传说中的“五院四系”。五院四系是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
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很有重的地位,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原西北政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和吉林大学法学院。其中前五所政法大学都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合并了当时国内众多大学的法学院系的产物。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
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学校先后经历了由中央西南局、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的管理模式。“文革”期间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
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在全国政法院校中率先开办法学及哲学、国际共运史3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全国招生人数的1/2。1979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及全国首批刑事侦查专业本科生。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全国首批试点单位。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同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共有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3种类型,同年10月,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西南政法大学协议。
学校现设有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13个学院,并单独设置了国际教育学院统筹管理来华留学生工作、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方面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杰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西南政法大学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西南政法大学现有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现有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法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及公共管理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自主设立了目录外二级学科——人权法学。设有23个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背景和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渊源,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承担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和西部基层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训任务。
学校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西北地区第一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等时期。
学校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坚持“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致力于培育拥有扎实专业功底、朴实工作作风、求实工作态度以及追求伟大人格的专门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设有19个学院,承担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3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艺术等专业大类。现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
学校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700余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
学校积极拓展学生国际交流途径,逐步的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我们传统的思维觉得,孩子将来当个记者、主持人什么的也不错。这其实说的就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但是,跟着社会的发展,整个新闻传播学的特点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类专业主要分成四个部分: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学和文化产业管理。其中新闻学在本科招生阶段是一个独立的专业。
传播学并不是本科招生阶段的一个独立专业,它招生大多数表现在广告学专业和公共关系学专业。专业和专业之间培养方向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新闻学培养的是新闻记者,培育学生对一个突发事件或者重大事件报道的能力,对于新闻的采访、编辑、文案能力要求比较高。其实现在传统的记者基本上快失业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家叫作今日头条公司的崛起。今日头条隶属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老板叫张一鸣(此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学的是软件工程,生于1983年,只比我大一岁,张老师现在很惭愧)。
今日头条的第一个版本发布于2012年8月,短短三年时间,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App,流量早就超过了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传统的新闻媒体平台。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今日头条没有一个记者,此公司本身并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新闻的“生产者”。我们大家常常在微信朋友圈当中看到一些爆款文章,当然这些文章的作者并不全是记者,但是学新闻的只要文案功底扎实,可完全写出这样的爆款文章。
写新闻的、写文案的可能是学新闻学的,而让文章传播度更广的就可能是另外一个专业了,就是传播学。传播学,顾名思义,就是把你的东西传播出去,说白了就是把一个东西或者事情的影响扩大或者缩小。扩大,就是广告学了。
怎么扩大,就是传播学,广告学所要学的东西。在传播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学生得多看,才能多了解。我这个人平时是十分喜爱看广告的,你能看到做广告的人在传播这样的一个东西的时候所花的心思和心血,经过观察你会发现,中国的广告更多的是强调功能。
比如一个洗衣粉广告,大多数都是一件很脏很脏的衣服,使用这个洗衣粉,就干净了,因为我这洗衣粉里有多少多少酶,多少多少化学除污因子等;再比如一个手机广告,你会发现它宣传的都是,有多少万像素,充电几分钟就可以通话几小时等。
国外的广告更注重的是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比如很火的苹果手机,你看它的广告,大家几乎不知道它的像素是多少,也不知道电池续航能力是多久,它体验很好,有的人用苹果的手机听音乐,一脸很享受的样子,有的人用苹果手机拍照,分享给大家很开心。和中国的广告完全不是一个思路和方向。那么如何修炼得那么厉害,这就需要大家系统地学习了。
扩大影响是传播学,缩小影响也是传播学。举个例子吧,2017年8月25日,《法制晚报》报道著名火锅连锁品牌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太阳宫店两家门店卫生状况堪忧,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漏勺清理下水道……海底捞第一时间连发通告,诚恳道歉、停业整顿、全方面检查,很快赢得了社会广大新老客户的原谅。
怎么降低比较坏的影响,这也是传播学所要学习的知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主持专业其实跟前面两个专业是有所差别的。首先从学位授予上,新闻学和传播学类专业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相应的硕士研究生毕业都是授予文学学位的,而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是授予艺术学学位的。
这两个专业主要是从事新闻、综艺娱乐节目以及各种影视节目的导演和采编。比如节目现场导演,比如节目录制后的剪辑,比如节目录制中的摄像,都是属于这一类专业。在本科招生阶段属于提前批招生。在新闻传播专业的院校选择上,个人建议我们大家最好报考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江苏、浙江六个省。
原因格外的简单,你现在还看哪几个电视台的节目?是不是就这六个省的电视台?这六个省要么就是中国的文化娱乐中心,要么就是当地新闻传播节目制作能力特别的强。我们以湖南为例,在中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制作上,湖南卫视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一个《快乐大本营》播出已超越了20年,经久不衰,收视率和口碑几乎没什么下降。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近两年我一直在一个节目中出现,叫作《火星情报局》,我去了整整两季20多期节目。里面的明星我就不说了,我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担任一个角色叫作中级特工。
第一排一共几十个座位,中级特工每期一共六位。大家是否好奇我身边的人以及后面的观众是哪里来的?那些人都是长沙各个高校的学生,而且大多数是学新闻传播学或者相关艺术类专业的。因为这一个节目就是在长沙录制的,就是从湖南卫视出来的人制作的。
而这些节目长期招聘实习生,也就是说,你在长沙上学,哪怕是这个专业从排名看上去并不是很靠前(我说过文科类没有必要看排名)的学校的学生,你从大一开始就能接触这些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
我所参加的另外一个节目叫作《王者出击》,这一个节目的制作人是《奔跑吧兄弟》节目的第一任制片人俞杭英老师,那了,俞老师原来是浙江卫视的人,所以在节目组你会看到大量来自浙江的实习生。
我的艺统(艺人统筹,主要在节目中管理艺人的安排)就是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大三的实习生。这种宝贵的经验是你在其他所谓名校,所谓的排名靠前的学校所学不到的。
1928年,暨南大学在上海开设了新闻类课程。1946年,新闻学系正式创立,第一任系主任冯列山,第二任主任詹文浒。1949年,暨大新闻系并入复旦大学新闻学系。1958年国家在广州重建了暨南大学,中文系于1960年复办新闻学专业,杜导正参与了专业建设工作。1970年,新闻学专业随中文系一道并入华南师范大学。
1978年,复校后的暨南大学再次成立了新闻学系,周冷、马戎、马彦珣、吴文虎、黄匡宇、马秋枫、蔡铭泽等先后担任系领导,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1年,新闻学系扩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走上加速发展的轨道。
目前,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设3个系(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广播电视学系)、6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多人,其中有: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广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广东省“金钟奖”获得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等。
“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类课题8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50部,发表中文学术论文近600篇、SSCI论文8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三等奖及广东省“哲学社科成果奖”8项、“吴玉章奖”1项。
学院现有兼任教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80多人,其中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4个科学学位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5个博士专业方向。
研究生教育以与传媒联合培养和开放共享为主要特色。学科建设方面,拥有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2003)、广东省重点学科(新闻学,2006)、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2013)。优势学科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实务、传媒经营管理、数字营销传播、海外华文媒体等。
2012~2015年,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两次入选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与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区多所高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5日,其前身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现任院长为著名导演陈凯歌,执行院长为何小青教授。上海电影学院目前设影视艺术系、新闻传播系、影视工程系、广告学系4个系和电视制作部及影视实验中心。已形成了覆盖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学院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与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管理5个学科和方向;拥有新闻与传播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戏剧与影视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职员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共有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3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98人(其中博士学位51人),博士生导师20人。2016年,学院新开设的表演系、导演系、摄影系将对全国招生。
同时,学院将继续申报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和录音艺术等相关本科专业,逐渐建成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建制。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起步于1964年,迄今已经50余年。1964年6月,教育部批复江苏省委宣传部,同意在南京师范学院增设新闻专业,当年招生30名。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南京师范学院招收新闻学专业学生40人,接受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新华日报社和学校联办共管,理论课程由学校承担,班主任、实践课程均由新华日报社负责委派。
1984年起,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干预下,新闻学专业恢复连续招生。1990年5月,江苏省委宣传部在南京师范大学设立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1995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在新闻学专业和电教系基础上正式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院专业设置齐全,学科层次完整。学院下设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网络与新媒体系、影视摄影系5个系,面向省内外招收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本科生,其中新闻学专业为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类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7人。学院设有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民国新闻研究所等校级重点机构,还有传媒与法治研究所、摄影文化产业与图像传播研究所、现代广告研究所、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出版传播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等机构。
经济学专业非常热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大类型。
目前各个学校招收的本科专业属于经济学的主要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等。其研究方向比较广,大类来讲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的相关方向都是在研究生阶段涉及,主要是经济学的基础原理知识,比如经济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其中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专业课,学习经济学的同学如果要考研的话,西方经济学是必考内容。西方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国内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要么就是高鸿业老师主编的,要么就是曼昆老师主编的(注意,网上有一种说法,说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是初级西方经济学,曼昆的书是中级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方面初级和中级的差别主要是数理角度的要求不同。
部分名校可能还会学习范里安或者平狄克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个人建议是,如果你是学经济学的,学校的教材是高鸿业主编的,那么一定要去看看曼昆、范里安和平狄克的书)。而应用经济学包含的就比较多了,比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
一说到金融学大家基本上都会想到银行,其实对金融学进一步探索后,你会发现,银行只是金融学就业的一个分支,金融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金融和金融学都是现代经济的产物。金融学本科阶段除了宏微观经济学以外,还要学习公司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风险管理等专业课。
金融学的四大学术领域是: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这也绝大多数都是学金融学毕业后的四大就业行业。银行这个单位工种其实特别的多,比如我们在银行常常看到的柜员,这只是其中一个岗位,再比如放贷,毕竟银行主要是靠贷款的利息来盈利的,那么一个企业,能不能贷款,贷款的额度有多大,固定资产能不能作为抵押物,都是要考虑的。
贷款放不出去是有问题的,贷款放出去了收不回来可能危害更大。我们去银行时,经常会看到银行门口的电子滚动显示屏,上面显示的是这个银行正在销售的打理财产的产品。最常看到的是基金,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一般会高于我们的普通存款利息,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好一个基金经理,这也是我们金融学要培养的一种人才。还有就是保险学。
很多人以为不就是卖保险的吗?真不是!保险公司会产生相应的保险打理财产的产品,使得投保人得到一定的利益,那么如何设计险种,如何使保险公司能轻松的获得相应的盈利,都是保险学研究的范畴。上述行业我们统一称为金融服务业,也是金融中心城市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比如香港)。金融工程是近两年新兴的一个专业。
金融工程是指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不仅包括金融理财产品设计,还包括金融理财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每个方面。目前金融工程专业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数学模型,解决金融的有关问题,它主要是培养金融界的技术工作者,毕业后也可成为金融工程师,一般工作相对辛苦,但是收入比别的行业高得多。
信用管理和网络金融安全也是近两年比较新兴的专业,这几个新兴专业的课程相对金融学要繁忙一些,毕竟,除了金融学要学习的课程以外,计算机的相关课程也是这几个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文节选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名师张雪峰手把手教你填报考高考志愿》,作者张雪峰,北京联合出版社 ,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源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国台办:广大台胞只要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可完全在大陆安心就学、就业、生活
董宇辉官宣离职后与辉同行2小时涨粉4.2万,东方甄选掉粉4千!新东方美股跌超2%
2024年南阳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第1批次招生学校统招生投档录取分数线公布
2024年南阳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第1批次招生学校分配生各初中投档最低分公布!
2024QS全球EMBA排名揭榜,牛津商学院拿下第一!国内多所院校进入Top50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