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李思睿与汪苏泷、徐良共同成立了大象音乐集团的前身——大象无形音乐有限公司。
很难说如今的短视频与当年的彩铃是否给音乐带来了类似的能量,但能确定的是,在那个三巨头制霸的年代,大象音乐的起点就很不一样,路也非同寻常。
手握“巨头”,成立不久,正是热钱涌动的时机。2015年,李思睿却安排汪苏泷去美国录制新专辑《登陆计划》,邀请曾与Beyonce、Usher等顶尖音乐人合作过的乐手参与LIVE同期制作。
并不仅仅照顾汪苏泷一个人。2017年,李思睿又陪着徐良开启了“环球十国音乐采风计划”,前往印度、埃及、日本、乌克兰、德国等10个国家,为专辑采样。
李思睿回忆,前两年,短视频正火热,短视频热歌是音乐行业中“热钱涌动的地方”;再往前倒两年(2018年),则是男团女团的爱豆选秀;甚至在大象成立最开始的那两年,大量的集团基金或者投资平台都来咨询过参股、入股控股等一系列资本层面的合作。但这些所谓的趋势,总是被大象有意无意避开了。
始终,大象音乐就像在迁徙中坚持方向的大象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在自己的路上。
比如,在今天,短视频热歌处于音乐审美鄙视链的最底端,但谁也没办法保证下一首在抖音上流行起来的音乐到底是什么。2023开年短视频爆款歌曲——《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收录于汪苏泷的专辑——《联名》,这张专辑是大象音乐的一次特别企划,更是音乐行业罕见的形式,整张专辑由汪苏泷创作,邀请十组女歌手演唱。
就在采访当天的会议室里,原本是在讨论汪苏泷原创+演唱的专辑,也是汪苏泷开玩笑说要不做个联名。后来开会时发现这样小小的一句话,好像真的可以实现。
有意思的是,《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上线月,再搭配上专辑介绍里那句话细品:我们深知,好音乐不是算法,不是大数据,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一切变得更有意思。
李思睿表示其实内部在去年就已经对《联名》这张专辑进行过复盘,但《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的爆红让团队在今年又重新做了一次复盘。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歌曲当然是即出即爆是收益最大化的,但谁也无法操纵市场。“歌曲的成功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印证了大象的路走得是正确的。”说罢,又补充了一句:“我也和汪苏泷说了,他写给自己唱的歌,火了不奇怪,但写给别人唱的歌,不用OST这种外力的加持也能火,这次算是实锤了。”
另一边,选秀工业火热的时候,与大象音乐结缘已久的李润祺在《明日之子》亮相。但在选秀节目光鲜触及不到的地方,李润祺初三就与李思睿相识,学业之余,他常常出现在大象录音棚里,给制作人们当学徒。
乍一看,热点在被大象放过,但又因为一些坚持,大象并没有完全错过这些热点。且,由于特殊的慢节奏和长线投资方式,大象音乐的储备艺人也自然完成了筛选——想要短期实现变现的艺人,基本上没办法跟大象同频。
在李思睿看来,热点总会被下一个热点取代,但音乐始终是有人听的。人听音乐的口味、听歌的方式、心智接受音乐的流程,并不会由于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所以,重点应该在于你给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歌,而这些并不会因为你该不会是爱豆,你的歌在不在抖音走红而改变。
实际上,大象只想抓住这一根本矛盾。即使时代快速变迁,他们仍然坚持着用传统唱片公司的态度做音乐,匀速迁徙。
2019年,大象决定由原本的一个厂牌,分散成为不同的几个,最终成长为大象音乐集团。这是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然做出的战略规划,但不太巧的是,疫情也正是从2019年开始。
无论大象作为一个厂牌或是集团化的企业,他们的逻辑在音乐行业所处的区块,仍然是传统行业,已经有无数前人的经验验证。而传统行业的发展规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不会忽然暴涨或者忽然暴跌。
当然遇到疫情减缓了扩张的步调,但对于已经布的局或者做的那些事情,它本来原生的逻辑和土壤没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就不会发生破坏性的变化。
渐渐地,除了大象无形本体,他们还形成了国风赛道的大象有风厂牌,以及孵化先锋新锐音乐人的大象无双厂牌。并同步完成了从演出团队、版权中心、新人培养、OST影视制作、厂牌的全产业链布局。
音乐行业并不是一个新生的行业,而包含其中的华语音乐,尤其是内地的音乐市场,规模并不大。
目前的音乐市场,在这两年发生了巨变——由于中小厂牌逐渐退出舞台,流媒体、短视频平台的由于掌握了流量,话语权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大型的唱片公司也走上了平台化的道路,而音乐人又往往很便捷地找到平台做对接,也慢慢变得独立。
不过,从现实看来,华语乐坛最近这几年正处于一个真空期,看上去很热闹,但内里扔下去的钱到底有没有砸出来水花,谁也不知道。
正如盘踞在三里屯不肯搬家,大象的初心十分坚决:带给市场用户真正有价值的音乐。而实现这一使命的方法是:成为一家新时期的、新模式的唱片公司。
唱片公司仍然属于公司,是公司就难免要考虑商业闭环的问题。在李思睿的观点里,闭环的含义,是从生产端到消费端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运转。但音乐行业或者说文娱行业的逻辑却不一样。首先,从音乐行业生产的商品——作品来看,他的生产和消费渠道与传统商品的销售就完全不同,而消费端,现阶段主要是网络流量,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对于音乐来说,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链接,即通过与各种场景,比如播放器、影视、游戏、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等所有一切东西链接,把音乐融入其中。具体落实到人身上,和音乐人之间,打通这样的链接就形成了大象最擅长的一种能力。
按李思睿的话说,大象希望成为音乐人的连接中枢,做增量。不管你是在音乐的行业里面要去跟其他音乐人合作,在商业的领域里面触达更多的商业机会点,还是说在受众和市场的领域去触达更多的市场,在这样一些方面,音乐人反而更需要专业化的运营,大象希望能陪伴音乐人的整个成长周期,帮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汪苏泷,跟大众认知中的那些必须依靠灵感的创作型歌手不一样,李思睿眼中的汪苏泷并没有创作瓶颈。并且,他会给自己一些KPI,不让自己停下来太久,保持一种在音乐上的冲劲儿。
至于外界的声音:“汪苏泷是大象音乐的核心竞争力”,李思睿认为反过来同样成立。“不单是汪苏泷,对大象所有的艺人来说,核心竞争力都正是大象音乐本身。因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往往能产生1加1大于2的合力。”
虽然有意无意在绕着热点走,但类似短视频这样的媒介变化,实际上给大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是音乐人的创作过程,乃至唱片行业的约定俗成。
以李润祺为例。李润祺很爱在抖音分享自己的demo,这传统唱片行业是不可想象的,在那个年代,没出道的人才有分享demo的习惯,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让一切变得合理。
主流的创作市场也随即改变,海量的词曲充斥着整个市场,做热歌的团队匹配各种声音来唱,再通过抖音的算法和宣传方式去推火这首歌,或者说导流到音乐平台。尽管站在热点边缘,仍有大量的热歌团队找上门,在李思睿看来,这是一种干扰选项。
身处时代的潮流之中,定力和变通同样重要。大象音乐虽然对于想要做的音乐路径清晰,
但《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取得的成绩,也让李思睿开始思考:在抖音深度改变音乐市场的当下,音乐和音乐人还有什么样的腾挪空间。
热点来来去去,但音乐市场本身并没有太大变化。在李思睿的期望里,希望行业有一些新的变化出来,比如实体的复苏,授权渠道的增加,新鲜的音乐和新鲜的声音等等。
今年线下演出如火如荼的出现,在李思睿看来,并不一定是机会。“所谓的复苏,实际上只是回归常态,原本就属于生活一部分的线下重新回归生活了而已。但今年的情况其实有风险,演出扎堆到底市场承受不承受得了,谁也说不准,还有待时间验证。”
对于音乐行业来说,这或许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大难关,而大象音乐的2023年恰好也是“渡难关”的一年。
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前两年搁置的落地工作都要再提起来;另一方面,音乐方面的步调,虽然三大厂牌已定,但几个厂牌要么就是刚成立一年,要么是刚成立,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同时,和厂牌同步,大象正在孵化的新人大部分也在今年到了检验结果的时机。对于孵化期结束的厂牌和艺人,今年是起步要产粮的时候;而要步入孵化期的团队,今年则要经历新人的训练与共同成长。
没有资本参与,大象的未来规划也并没有掺杂硬性数据KPI的痕迹,反而像是一种缓步而行的生长周期。
如同被汪苏泷留在《联名》中的这段话:也许时代在一直在变化,音乐的定义在一直在变化,人们看待音乐的方式也在一直在变化,但对歌手而言,对音乐的坚持和热爱,是一种共同选择。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