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经营的对象、生产的对象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怎么去评价。2015年,厉以宁先生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文化产业论坛上对于文化产品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说,“文化产品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是有争议的”。为什么?因为它需要一些时间的检验,需要一些时间的累积,才能评价一个文化创意产品真正的价值。
基于这样一个现实情况我们的文化企业遇到一个现实问题,其生产经营的对象对于市场、对于投资者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应,能够有多少的吸引力?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作为文化企业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所拥有、控制的,可以有效的进行价值创造的资产除了实物资产还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今天要谈的非货币性资产。这种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怎么进行评价呢?这又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文化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困境。银行为什么给你钱?投资者为什么给你注资?我们大家都知道银行要有抵押、质押品,文化企业有什么?很多小型的文化创意企业只有几个人,只有几十平米的房子,而且还是租的,你到企业去看一看,几个人在一个房间里面有几个桌子,几个电脑,要是银行做资产评定估计,要授信的话,你怎么说服银行给你钱?这是制约我们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这个指导意见的实施为缓解这个困境有积极意义,今天讨论这个论坛的意义也在于此。
除了这种融资困境的破解之外,该指导意见对文化产业长期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正面的导引作用,鼓励文化企业专注于非货币性资产的积累,通过非货币性资产的积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创造文化企业自己的核心的资产、核心的资源,这对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善莫大焉。
到底什么是非货币性资产?著名的会计学家杨汝梅先生在1926年的时候,他的博士论文当中对非货币性资产做了一个界定。他说“非货币性资产仅仅是一种剩余价值,为附属于整个营业所有一切具有正当价值事物之全体,而为超出各项有形事物所具总值之余额”。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价值,他说资产是一种价值,它创造的是价值。第二个关键点他讲非货币性资产是附属与整个营业活动之中的,它和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紧密关联的。它是有形事物之外,所有的超出部分的总值。一个企业能够创造出来的总的价值,它所拥有的总的价值是要超出实物资产的,超出的这个部分就属于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这种宽泛的概念有些时候让我们比较难以把握,虽然难以把握但它又的确现实存在。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理论研究者,与之相伴的有三个基本概念(文化资源、文化资本、文化资产),这是文化资产研究领域常用的三个概念。什么是文化资源?他指的是人类文化当中能够传承的、可资利用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这种文化资源能够直接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经济价值吗?未必。前段时间有一次座谈会和魏建老师还讨论一个话题,叫资源诅咒。有资源的地方不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文化资源不一定能够直接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经济价值,它要说明?刚才杨永忠教授已经给出了答案——创意。文化资源必须要结合创意。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有很多人认为需要人力、资金、土地、技术等等关键要素,但是我一直在想,文化产业需要人力、需要资金、需要土地、需要技术,那么其他产业不需要这么多东西吗?也需要,同样需要。所以这不是文化产业核心的关键要素。关键要素不在这儿,关键要素在于创意。所以文化产业的概念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叫文化创意概念,今天时间关系不展开谈这样的一个问题。文化产业不管怎么做不能离开创意,文化资源的转化需要创意。
第二个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的概念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布迪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的概念上进行的拓展,他提出资本有三种形式,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他说文化资本是所有依附在所有行动者身上体现其文化属性的,或许有利或许无利的一种资本形式。他还讲文化资本是不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的,他需要一定形式的转化才可成为经济资本,但是怎么去转化?布迪厄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到今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么多年,我们就会发现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同样需要创意。
第三个是文化资产。文化资产的概念比较宽泛,台湾人把文化资产解释为包括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产品、文化产权等等的一个宽泛的概念。我们官方对文化资产的解释,主要开始于文化体制改革。王主席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领导着我们把文化产业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文化资产是伴随着文化事业转制改企,转移到企业当中去的那些资产,叫做国有文化资产。发展到今天,文化资产不单单是指国有文化资产,也包括民营的,包括多种形式的。现在如果给文化资产一个界定,应该是包括文化产品,文化产权以及所有的资产形式,只要是文化领域当中的,都可以统称为文化资产。这是文化产业当中常用的三个概念。
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祖国就提出文化产业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怎么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有很多的标志和路径,其中有一点是非常清晰的,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过去是依靠政府在前面拉、后面推。现在一个非常强的信号传递出来,我们要把文化企业作为真正发展的主体和市场的主体,靠文化企业去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主体。任何一种企业都是有边界的,现在很多学者在讲跨界、无边界,但现实是,只要是个企业总是有边界的,所有的资源、资本、资产要进入这个企业的边界需要创意的转化,文化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就是来自于创意的转化。
《文化企业非货币性资产评估的指导意见》当中对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给出的概念是这样的,文化企业拥有和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形资产是可以带来持续的作用,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的价值。具体的包括哪些?指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专用权、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特许经营权、合同权益、域名和商誉等。这里边有很多是一般企业无形资产当中的内容,对于文化产业当中,我标了横线一共有三个,我想特别说一下。
第一个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有一个典型的特征——跨界。很多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不愿意涉足文化产业的领域、不愿意去搞文化产业,为什么?他们问: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你们搞文化产业研究的人把这个概念搞得乱七八糟,搞的边界很大,但这真的是文化产业的特点。万达在几年之前就提出来要做文化产业,他做文化产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收购电影院。为什么要收购电影院?我不会拍电影,我不擅长这个,但是放电影你总要找个地方放吧,到万达来放,他控制的是渠道,控制的是电影的放映环节。现在很多文化企业在做自己的网站,在和互联网企业结合,其实是在做平台,关注的是自己的营销、销售问题,这种销售的网络是文化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无形资产,所以文化企业跨界,喜欢对外的合作,建立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这是它需要的。再就是客户关系,客户关系和另外两个最近这些年非常有意思的词有关,一个叫粉丝经济,还有最近比较热的词叫网红。为什么要做这个呢?黏性,要有自己忠实的粉丝,有自己忠实的消费者,建立的就是这样一种客户关系。他在做文化产品之前先积累自己的粉丝,当粉丝积累到一定的量,了解自己的粉丝喜欢什么,他才真的把自己要卖的东西推出来。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心甘情愿地掏钱去为你创造经济价值。再就是合同权益。合同权益可以作为一个质押品去融资,这是可以的。为什么?刚才提到粉丝,她有自己的粉丝有忠实的客户,有票房,有市场的号召力。他能够为你的作品、产品、企业带来价值。合同权益是无形资产的内容。
具体到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来讲有一些是常规的。非实物性,这个不详细说了。第二个可辨识性,刚才提到,他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的的确确是可以发现它的。形式的多样性,形式多样性是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刚才提到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第四个权属多元性,这是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一个特点。陈佩斯前几年状告中央电视台侵权,官司打赢了,但是也被中央电视台封杀了,从此不再中央电视台露面了。那个官司就是无形资产的权益之争。作为一个表演者他对自己的表演是有表演权的,作为一个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有自己制作电视节目的权利,中央电视台把陈佩斯在央视的小品做成光盘到市场去卖,你做成光盘以后这个制作方对自己的影像制品有自己的权益,这三个权属到底归谁?这个官司的争议就在这儿。现在这个问题慢慢不是问题了。你做一个节目,请一个表演者一定要做一个协议的,在这个协议当中规定所有权是谁的,使用权是谁的,使用的范围、使用的方式、使用的期限,都要做出清晰的界定。再就是价值的累积性。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像《哈利波特》一本一本的出版,而且创造出很多衍生价值。这就是价值的累积性。固定资产是有折旧的,无形资产有摊销,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怎么摊销?这是非常难的事情,有的可能不适用于摊销的方式。效益的延展性,文化企业是讲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你的产品、你的企业到了社会上这种效益是向外波及的,无形资产有没有波及效益?当然有,文化企业向外传播的,延展出去的就是无形资产的核心内容,这是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
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定估计,一个是要综合考虑文化企业的影响因素。文化企业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2014年的时候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在文章当中有一部分提到文化企业的五重约束。第一政治,意识形态属性是一定要强调的,你的文化企业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涉及的。第二是文化因素。美国一部好莱坞的大片在北美市场卖的非常好,但是放到阿拉伯国家去放,结果美国的大使馆门口发生骚乱。文化产品,在有些文化背景下是行得通的,有些是行不通的。第四是技术约束。文化企业与技术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很多的技术放到文化企业当中就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方式和路径,比方说谢霆峰2003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小公司,创始的时候只有11个人,做什么?专门做电影的后期制作。到2012年,10年的时间小公司的净收益过亿,他靠的是什么?技术,他用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还有就是经济因素。文化企业进行资产评估的时候这些因素是要充分考虑的。
第二个是有效预判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演化。文化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刚才提到了有非常多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不断地转化,比方说一部电影,这个电影从拍摄、发行、放映,这个非货币性资产的形式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对于这种预判是要有科学性的,要有效地做出预估。
第三个建议构建基于价值评估的方法体系。文化企业非货币性资产评估的时候,实际上评估的是资产的价值,是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怎么去评估?怎样建立价值评估的体系?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个方法体系怎么去建立?这是文化企业非货币性资产评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张振鹏: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士,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兼任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文化智库联盟理事、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理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文化创意产业智库专家兼秘书处负责人。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